长发男人用音乐定义了整个时代的浪漫——山下达郎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-06-12,文章内容可能已经过时。
如果你曾沉醉于《City Pop》浪潮中阳光与海风交织的韵律,或是在圣诞节被那首温暖了三十余年的《クリスマス・イブ》轻轻拥抱过,那么“山下达郎”这个名字,便是你听觉记忆里无法绕开的灯塔。这位被尊为“日本流行音乐奠基人”的匠人,用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,将美式流行乐的精髓织入东洋都市的肌理,铸就了永不褪色的声音传奇。

一、从废墟中生长的音乐炼金术士
山下达郎的音乐起点,带着一丝命运的黑色幽默。1973年,他与大贯妙子等人组建的传奇乐队Sugar Babe推出专辑《Songs》,却因销量仅7000张导致发行公司倒闭,乐队随之解散。这个“惨败”的开局,如今被奉为“日本地下丝绒”般的存在——2019年《Music Magazine》将其评为“日本史上第二佳专辑”。

“当时父亲对我说‘不去学校的人留在家里有什么用,滚出去吧。”山下达郎回忆道。最困顿时,他连饭钱都拿不出,在涩谷排练时只能谎称“吃过了”躲避同行聚餐。这段挣扎岁月,反而淬炼出他对音乐纯粹性的执念——拒绝为销量妥协创作,甚至放言“除了《DOWN TOWN》外没有别的单曲,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要再做了”。
转机出现在1976年。RCA唱片总裁小杉理宇造力排众议签下山下,并资助他赴美录制首专《Circus Town》。在洛杉矶,他师从“Hit Man”Charles Calello(编曲家),录音室的精准音效印证了他自学的音乐审美。尽管这张融合东海岸流行与黑人灵魂乐的专辑在日本反响冷淡,但Calello的编曲总谱被他带回东京反复研习,成为他音乐美学的技术基石
二、匠人魂:声音偏执者的信条
山下达郎的音乐制作堪称手工艺术品级。他近乎偏执地包办所有环节:作曲、编曲、吉他、合成器编程、和声编写,甚至整曲独立演奏(妻子竹内玛利亚的专辑中亦如是)。录制《クリスマス・イブ》时,他要求50轨人声必须在一天内完成,只因“喉咙第二天状态不同”;8个声部的阿卡贝拉间奏,需严格对齐节拍器——没有数字修正的年代,全凭肌肉记忆堆叠完美。(并且他的英文在日本人里真的很标准很标准。)
他对音乐载体同样坚守原则:
❌ 抵制流媒体:“没有参与创作的人自由传播歌曲牟利,是市场的胜利,与音乐无关”;
❌ 拒绝大型场馆:质疑武道馆音响效果,认为“用望远镜看演出是对观众的失礼”;
❌ 不上电视:早期不拍MV,只为保护听众的想象空间
三、我与山下达郎
第一次听到山下达郎是他晚期的作品《街物语》,这个在2010年还顽固的坚守上世纪七零八零年代日式流行音乐格调的老男人,特色的转音非常有风味。而我最喜欢的两张专辑是:
1. 《SPACY》(1977):未来主义的声景拼贴

《SPACY》专辑封面
在预算拮据的困境下,山下集结了日本新音乐运动的“全明星阵容:细野晴臣(贝斯)、佐藤博(键盘)、村上秀一(鼓),坂本龙一更在《Solid Slider》中贡献了迷幻键盘solo9。这张专辑像一艘驶向未知的太空船,将放克律动、灵魂乐张力与电子音效熔于一炉。
开篇曲《Love Space》被《Disc Collection》誉为“City Pop原点”——“世界上有许多鼓舞人心的音乐,但明亮到让人落泪的却极其罕见”。山下达郎的嗓音在合成器波纹与管乐爆破中穿梭,构筑出既私密又浩瀚的声场9。而《Dancer》中毒性极强的鼓点节奏,后来被Nicole Wray采样,意外引爆全球Hip-Hop风潮。
2. 《IT'S A POPPIN' TIME》(1978):现场能量的永恒封存

《Ride On Time》专辑封面
这张在六本木PIT INN录制的双碟现场专辑6,是山下达郎音乐哲学的动态宣言。抛弃录音室的精密堆砌,他与乐手即兴碰撞出原始生命力。翻唱经典曲目时,他注入个人印记——将Brethren的《PINK SHADOW》解构为“达郎流《LOWDOWN》groove再生版”。
尤为珍贵的是,专辑捕捉了村上秀一与岡沢章的巅峰演奏(鼓与贝斯)。在《HEY THERE LONELY GIRL》等曲目中,山下一人掌控的多轨和声如液态金箔包裹听众,印证了他“一人阿卡贝拉”的绝技。
PS.这张专辑现场的器乐演奏阵容:村上秀一 、松木恒秀、土岐英史、坂本龍一,都已经去世了。 只剩下達郎和岡沢章。
当全球City Pop回潮,年轻人从网络挖掘他1978年的《Go Ahead!》时,山下淡然回应:“40年前就被问过了”。他始终清醒:潮流是运气,而音乐的“耐用年数” 才是本质。
四、为什么我们仍在听山下达郎?
2022年,69岁的他发行专辑《SOFTLY》,唱道“让我们踩上踏板飞向天空,即使现在的我们无钱无势”。这何尝不是对《SPACY》中那个仰望星空的青年的呼应?从1977到2025,他的音乐始终是动荡时代的温柔容器——用合成器的星河、放克的电流与和声的暖光,为每个都市漂泊者建造随身携带的乌托邦。